设为首页 头部信息

夏阳:听民声是走基层的真义

2014-12-29 20:41:00 来源:中国现代网

  12月29日,县长李朝晖率部分县四家班子领导及扶贫办、水利局、民政局等部门负责人到北更乡加兰村弄盆屯开展“访贫促廉”活动,与当地群众面对面交谈,切实了解群众所需,解决群众所难,体验贫困生活,用实际行动诠释“为民务实清廉”。(12月29日 光明网)

  领导干部走基层,主要有三重目的:一则是为了体察社情民意,二则是为了研究解决问题,三则是为了密切干群关系。这三重目的之间有着内在的辩证的逻辑关系,即:只有真正地体察了社情民意才有利于更好地研究解决问题,只有切实研究解决了问题才有利于更好地密切干群关系。由此看来,真正地体察社情民意是领导干部走基层的重要“原点”。这第一步走不好,就很难保证以后的步子能走对。而走好这第一步的基本要领,就是自己不要做作,同时又要排除干扰进而听到真话、摸到实情。这一点做到了,领导干部走基层就更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和期待。

  然而,少数党员干部在调研时,没有“自选动作”,凡事“悉听尊便”,走既定路线,访指定农户,看装饰景点,使调研趋于形式,浮于表面,浪费人力、物力和财力不说,更掌握不了真实情况,把握不了真正问题,了解不了真实民意。

  笔者认为,只有多些“随机”调研,才能听到真声音,访到真民情,掌握真情况。要绕开“安排”好的路线。“安排”好的路线,多半经过刻意挑选,多半经过精心打造,多半代表当地形象,往往看不到真问题,掌握不了真情况。下基层调研,要事前掌握情况,到矛盾比较集中、问题比较突出的地方去,不打招呼,不搞陪同,多走“羊肠小路”,多看“庭院角落”,多转“市民广场”,边走边看边听,边问边记边想,在真正的“基层”摸到真实的“民情”;要让开“选定”好的群众。“选定”好的群众,事先经过筛选,事先经过培训,事先经过演练,捕捉不到有用的信息。

  下基层调研,要脱下西装革履,穿上草鞋布衣,同坐一条板凳,多说群众俗语,多拉群众家常,群众才有平等感、亲切感,才能用自己的“没架子”换取群众的“掏心窝子”,才能让群众说出烦心的事、闹心的难,这样制定政策才更具有针对性、提出的方案才更具有可行性。